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企业动态 > 园区动态

【创新中国】破解创新转化难题 中开院引入职业创业人

发布时间:2018-08-28 15:55:57 发布者: 浏览次数:126


央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(记者 王梦妍 易珏)“在深圳,像华为一样的传奇每天都在上演,而成功的关键密码,就是不间断的跨越式创新。”中国科技开发院副院长龙胜这样说。    

数据显示,深圳已经形成配套完善、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圈:上百家孵化器,全国1/3的风险投资公司,超过38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,超过500家规模以上科技服务机构,遍布移动互联、云计算、基因科学等创新前沿的45个产学研资联盟,93家科学发现、技术发明、产业发展“三发”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……

中国科技开发院(下称“中开院”)就是这个生态圈中的一环。中开院于1991年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孵化服务,如今已经形成“创客空间+预孵化器+孵化器+加速器”的全程创业孵化体系。“市场经济不断发展,中开院的孵化服务同样在不断创新,以适应市场的需求。”龙胜告诉央广网记者。


中国科技开发院副院长龙胜接受央广网采访(记者王梦妍 摄)



       持股孵化,市场经济引来活水

  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,那么良好的市场机制就是科技发展的保障。这正是滋养深圳创新土壤的源头活水。

  在深圳,企业的精力可以集中用于研究市场、布局研发。“中开院除了创新的品牌服务之外,还有产业的平台服务,这是一个优势。迅速形成产业链,然后抢占市场。市场化构建孵化器、市场化运营孵化器,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。”龙胜表示。

  中开院创新性地引入与实践“全面持股孵化”模式:依托自有创投基金、与政府或金融机构合作成立的产业基金、社会风险资本等手段,针对全程科技企业创业孵化链条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,按照不同的期权比例、不同服务内容、不同优惠条件、不同行权时间,实施“全面持股孵化”。

  不乏成功案例。深圳中科鼎创公司在进入中开院孵化器后升级成中科鼎创集团,以其核心知识产权“虚拟分布储存技术”派生出4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同时通过积极对孵化企业的参股,与孵化企业共同打造行业标准;并且很多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已成为行业龙头。

  回顾深圳过去40年的产业之路,从早期以“三来一补”(来料加工、来样加工、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)为主,到规模化、集群化的OEM代工模式,再到如今弄潮数字革命,几乎每10年就完成一次重大产业升级。

  职业创业人 1+1+1>3

  “科研院所里面的优秀项目和人才,不一定要辞职创业才能实现产业化,交给职业创业人同样行得通。”龙胜表示。

  所谓“职业创业人计划”,指的是中开院依托孵化系统内培育和聚集的一批持续创业、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及创业资源的创业者和企业家,组建了“职业创业人”团队。这些专家型人才利用在创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,发掘科研院所内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和技术等资源,借助中开院孵化平台将选中的技术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,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孵化效率。

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(核九院)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、核物理、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。

  中开院孵化企业深圳市鼎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鼎邦能源),主要从事同位素电池等研发和销售。2017年,鼎邦能源依托中开院平台与核九院展开合作,并通过核九院,发掘与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新兴产业——生物医药合作项目,目前,已经计划将项目引入中开院孵化平台,由中开院的职业创业人杨晓军、袁梁高成立鼎邦健康对该项目进行产业化。

  龙胜认为,“中开院作为孵化器,具备孵化服务和市场资源;职业创业人作为创业者,了解项目相关产业发展情况,熟知创业企业成长各个阶段存在的需求;科研院所研发资源实力雄厚,但对市场不够灵敏。职业创业人计划将三者联系起来,相互补充,通过资源共享以低成本、高效益形式将知识转化为资本,最终实现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,切实达到1+1+1>3 的效果。”

  “让专业的人做其专业内的事,是我们提供孵化平台需要起到的作用。”龙胜表示。

  据统计,截至2018年1月,深圳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.12万家,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,并在4G技术、超材料、基因测序、新能源汽车、3D显示、无人机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。

  “深圳更像美国的‘硅谷’,制度健全,创业氛围浓,又有信息优势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俱全。”龙胜认为,“市场的活水,为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石。”

  40年前的南国渔村,今日已在世界创新舞台上崭露头角。华为、腾讯、比亚迪、大疆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这里崛起,谱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创新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

编辑: 贾斯曼